Thursday, February 08, 2007

《經濟學人》的有骨文章

今期《經濟學人》刊登一篇有骨文章,題為"Stardust memories: Hong Kong's preservation ",隔著半個地球,冷冷地品評香港人保護天星碼頭、捍衛「集體回憶」的「社會運動」。

副題已經不客氣:An architecturally ruthless city is now wanting some of it past back.

首先是對香港這個城不客氣。開篇談及皇后碼頭,文章說:For a city that has felt few qualms about destroying innumerable lovely colonial structures, it is an odd one to preserve.

然後一箭雙鵰,連天星碼頭也一併不客氣地評頭品足:...[the defenders] have been roused by the destruction in December of the adjacent Star Ferry terminal, another fairly nondescript building...

說到碼頭保衛者的行動,《經濟學人》說這是 'quite an un-Hong Kong fashsion',而且徒勞無功(ineffectual),至於那些「沒有歷史,便沒有明天」的抗議標語,作者認為很 'striking' ,因為香港一向都是靠推倒過去來建築未來的。沒錯,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但作者筆鋒一轉,便說近看一點,香港的建築沒有特色(not distinctive),商場一式一樣。

作者說,包括喜帖街在內,還有一些屬於三十年代、將會遭拆卸的有蓋街市,是香港「肌理的一部份」,可是,這些建築,作者認為大部份都不特別漂亮(not particularly pretty)。正是如此,保衛者才祭出「集體回憶」這面大旗,而不將焦點放在天星碼頭的設計和建築美學上。

但反過來說,保衛者在政府米已成炊、社運十萬火急的情況下,不拿「集體回憶」來號召「抗爭」,還會有人理會嘛?

反而是文章的含蓄帶骨寫作方法十分值得學習。

原文連結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i love that sooooo fucking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