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pilogue to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A Thousand Country Roads, was published in 2001 due to the overwhelming requests from readers over the finale of Robert Kincaid and Francesca Johnson, as claimed by the author Robert James Waller. The book, of course, is not a sequel to the previous best-seller, since it deals with mainly another story, of Kincaid meeting with Carlisle McMillan, the son he begot after he had been discharged from the U.S. marines in the wake of WWII.
If you read it as a sequel, the narrative will disappoint you. There is not much to tell about Francesca, neither is Kincaid's passion towards the Iowa farmer's wife. There is a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 lovers' almost re-encounter on the Roseman Bridge, the trysting place where the romance begins 16 years ago, yet the author never states whether the truck she heard up the hill is Kincaid's Harry(his car's name) heading away. Not knowing and afraid of what would happen when they meet again, the photographer has come to say adieu to his once and only great love, which is epitomized by the bridge.
The author does confirm that between Kincaid and Francesca great love has occurred though in his description, both are not certain whether the feeling sustains in the other's heart after all those years. Yet this is where the suspense lies. In the later years of Kincaid's life, he suddenly comes across a 'son' and a woman he has made love to forty years ago (which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story). A new kind of emotion is stirred up, and he is thus filled with guilt and care. He confesses to Carlisle that he has not loved his mother back then (when free love prevails after war), and he instructs Carlisle to burn all his work, including Francesca's photos, for he wants no traces of his life in this world after death.
The author seems to hint at the end, that Kincaid, after meeting his son, desires to take back the will of sending all his personal properties to Francesca. But busying with seeing Carlisle and the mother, he is prevented to do so and dying of heart attack leaves his cameras and the old photos eventually at Francesca's hand. This has already been told in The Bridges of the Madison County but we do not know the details lying in between.
It is thus interesting, as a work of fiction, this two-part romance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form of research work prying into the real life of real people. So what else between Kincaid and Francesca? This is not we should ask about as we would on some simple melodramas. This is what life seems to be. Francesca loves Kincaid to the end but it MAY not be true in reverse. But it is this 'maybe' that gives life so much mystery and secret sparks that shine in the dark, as are stars that shine in our heart, at some epiphany moments for us to remember all through our lives.
日升日落,花開花謝,在遠方的那個人今天不知道還愛不愛我?
就這樣帶著一個千古之謎而終老。你不確定,但至少你還記得他。
陶傑(風流花相)
Sunday, August 26, 2007
Friday, August 24, 2007
窮人含撚的經濟論述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7-08-24(節錄)
二、 八月三日,路透社發自紐約的一則短訊,指出該市女皇書院的研究員在芝加哥、波士頓、明尼蘇達、達拉斯和紐約所作的調查,顯示本世紀以來,二十至三 十歲年階的全職女性,其收入已遠遠拋離同年階的男性(紐約市高百分之十七、達拉斯高百分之二十……);三十歲以上的情況略異,即男性的收入稍高於女性,唯 負責這項研究的社會學教授認為這種差距很快會消失,因為統計顯示近二、三十年來,女性在賺錢上急起直追的勢頭未衰,男性若不「莊敬自強」,很快便會淪為 「論資(金)排輩」家庭中的次等公民。
「家庭」成員起碼必須有一對夫婦,隨覑女性「盈利增長較快」,家庭將愈來愈不易組成。
在先進的文明社會,絕大多數女性不會公開宣稱為金錢而結婚,她們只會「和富家子弟遊但為愛情而結婚」(go where the money is, then marry for love),不過,據游清源數天前提及那本《自然經濟學家》的說法(頁一八三─一八六),一項在八十年代所做的社會調查,顯示女性在金錢上不再猶抱琵琶, 「財政成功」已成為她們選擇對象的一項要素;在這方面,男性比較「落後」,進入新世紀後的數項社會調查,才得出男性亦會考慮結婚對象的財政狀況(主要見www.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 ... 7-000008&page=1)。
男女性都向錢看的趨勢,令婚姻市場的活動非常「有趣」。女性收入提高,等於結婚後生兒育女當主婦的「機會成本」相應上升,加上醫學進步,超齡生產固沒 問題,儲存卵子備用亦日趨普遍,在適婚年齡結婚的女性遂愈來愈少;另一方面,由於女性收入增加,男性更會落力追求。結果也許是同居蔚成風尚而生育率持續萎 縮—法國前總統候選人羅瓦爾與男友同居二、三十年而「大量生產」,雖非孤例卻不常見!
二、 八月三日,路透社發自紐約的一則短訊,指出該市女皇書院的研究員在芝加哥、波士頓、明尼蘇達、達拉斯和紐約所作的調查,顯示本世紀以來,二十至三 十歲年階的全職女性,其收入已遠遠拋離同年階的男性(紐約市高百分之十七、達拉斯高百分之二十……);三十歲以上的情況略異,即男性的收入稍高於女性,唯 負責這項研究的社會學教授認為這種差距很快會消失,因為統計顯示近二、三十年來,女性在賺錢上急起直追的勢頭未衰,男性若不「莊敬自強」,很快便會淪為 「論資(金)排輩」家庭中的次等公民。
「家庭」成員起碼必須有一對夫婦,隨覑女性「盈利增長較快」,家庭將愈來愈不易組成。
在先進的文明社會,絕大多數女性不會公開宣稱為金錢而結婚,她們只會「和富家子弟遊但為愛情而結婚」(go where the money is, then marry for love),不過,據游清源數天前提及那本《自然經濟學家》的說法(頁一八三─一八六),一項在八十年代所做的社會調查,顯示女性在金錢上不再猶抱琵琶, 「財政成功」已成為她們選擇對象的一項要素;在這方面,男性比較「落後」,進入新世紀後的數項社會調查,才得出男性亦會考慮結婚對象的財政狀況(主要見www.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 ... 7-000008&page=1)。
男女性都向錢看的趨勢,令婚姻市場的活動非常「有趣」。女性收入提高,等於結婚後生兒育女當主婦的「機會成本」相應上升,加上醫學進步,超齡生產固沒 問題,儲存卵子備用亦日趨普遍,在適婚年齡結婚的女性遂愈來愈少;另一方面,由於女性收入增加,男性更會落力追求。結果也許是同居蔚成風尚而生育率持續萎 縮—法國前總統候選人羅瓦爾與男友同居二、三十年而「大量生產」,雖非孤例卻不常見!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外交柒記
【本報北韓路邊社電】離開北韓外交部轉眼已八月有十六日,本報記者得悉近月八卦消息如下:
一)大內四大副總太監之一肋手判官被解僱,因「美國國會山莊豎立民主女神知情不報罪」判死,預計八月投李擲街麾下。
二)外交部第三副手因當日當值,陪葬。
三)四大副總太監之首隨後亦遭解僱,國內反應一致讚好。原因有待進一步查明。
四)笑話老頭屹立多年終被解僱,原因:老邁。
五)匿名於四月辭官歸故里,歐遊一月,甚爽。疑盤川用盡,疏於搵工,被邀回巢,並於八月再作馮婦。
六)北韓業績堪虞。
七)據說一名女優遭解僱,但已知悉該女優不是斑馬。
一)大內四大副總太監之一肋手判官被解僱,因「美國國會山莊豎立民主女神知情不報罪」判死,預計八月投李擲街麾下。
二)外交部第三副手因當日當值,陪葬。
三)四大副總太監之首隨後亦遭解僱,國內反應一致讚好。原因有待進一步查明。
四)笑話老頭屹立多年終被解僱,原因:老邁。
五)匿名於四月辭官歸故里,歐遊一月,甚爽。疑盤川用盡,疏於搵工,被邀回巢,並於八月再作馮婦。
六)北韓業績堪虞。
七)據說一名女優遭解僱,但已知悉該女優不是斑馬。
Sunday, August 12, 2007
偷拍
《偷拍》(Caché/Hidden)的答案「隱藏在最後一幕」,由這一幕,導演(Michael Haneke)暗示故事裏主角夫婦收到的錄影帶,是這位以「全能上帝」(Omnipotent God)姿態參與演出的作者寄給他們的。戲裏「隱藏的攝影機」和戲外「導演的攝影機」原來不分彼此,層層揭露法國白種中產階級和黑裔阿爾及利亞人的種族矛盾。
至於所謂「電影史上最震撼的一個鏡頭」云云,其實不過爾爾,怪不得《黑社會》在康城首映,全場觀眾要站立鼓掌。像任達華擊殺梁家輝這些突兀無比、讓觀眾措手不及的鏡頭,港產片不知凡幾。
至於所謂「電影史上最震撼的一個鏡頭」云云,其實不過爾爾,怪不得《黑社會》在康城首映,全場觀眾要站立鼓掌。像任達華擊殺梁家輝這些突兀無比、讓觀眾措手不及的鏡頭,港產片不知凡幾。
Tuesday, August 07, 2007
The Verve 重組
The Verve重組,少了Simon Tong。Simon自代替Graham Coxon為Blur作現場演出,現在繼續為以Damon Albarn為首的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Queen效力。The Verve最後一張碟Urban Hymns和Pulp的This is Hardcore被視為九十年代英倫「必POP」的最終章回,現在重組,引頸以待。如果Graham Coxon應前隊友等三人呼籲(其實是懇求,Damon一再公開說這名天才結他手不可代替。)回巢,又將會是一樁盛事!
Richard Ashcroft獨自上路,唱片銷量雖好,但總覺平平無奇。希望不要步Suede後塵,萬眾多年期待的神話重組(Brett Anderson+Bernard Butler),換來一場慘澹經營。(Brett Anderson又來香港,但一早已不想看了。)
Urban Hymns出產了史上最偉大搖滾歌曲(之一)"Bittersweet Symphony",當年這個MV真是銳不可擋,Richard Ashcroft如何可以如此酷?
Sunday, August 05, 2007
恐怖片
今日睇《獨家試愛》,個結局......好恐怖......葉念琛成功了...最後一個鏡頭...簡直以MK既質素,拍出希治閣既味道。
鄧麗欣有時幾可愛,但更多時候,佢更似一隻鬼......佢d素顏流淚樣...尤其是披頭散髮打麻將個幕....同貞子有得揮...
鄧麗欣有時幾可愛,但更多時候,佢更似一隻鬼......佢d素顏流淚樣...尤其是披頭散髮打麻將個幕....同貞子有得揮...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口述歷史:從反殖到保殖
【本報訊】繼中環天星碼頭,保育兒童為捍衛皇后碼頭,再次以「社運式」的公民抗命抗爭,並成功霸佔電視傳媒全日大時段的新聞畫面,以及得到翌日印刷媒體的大篇幅報道。網上民間記者團體獨媒(InMedia)更全程貼身追擊現場,以圖取得保殖現場第一手的「話語權」及「書寫權」。
英國在七十年前仍統紿世界四分一版圖,殖民地遍佈南北半球。位於遠東的香港,開埠一百五十年來,因港英政府種種手段,顯著者如「行政吸納」,將社會精英整合到官僚結構,結果社會在戰後都市化的過程中,保持長期穩定,反對勢力未能形成對統治的威脅。除了五七年右派暴動及六七年左派暴動外,香港未有出現大的社會動盪。
市民陳先生向記者表示,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讀香港大學,是「國粹派」的一員中堅份子,後來四人幫倒台,他們一幫活躍份子也隨畢業而各散東西,不少加入港英政府、英資、美資跨國企業,發了達,「火紅年代」學運成為回憶。他自己在九十年代樓價高企時賺不少,於九七前移民加國,回流時卻遇上金融風暴,只能在一份左派報章謀個職位,沙士時被解僱,週日流連維園一帶。
陳先生不無感慨表示,當年火紅人士個個充滿理想憧憬,緊隨毛澤東路線,信奉馬列主義,反資反殖。現在回想,香港作為英國芸芸殖民地之一,其實是一個異數,沒有出現如印度的獨立運動。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種種施政如設立廉政、有薪假期、公共醫療、免費教育、勞工保障,確立市民安居樂業的日子,為英國殖民歷史「省靚招牌」,反殖死灰已不能復燃。鄧小平要收回及保持不變的,便是這個「對辦」的香港。
陳先生淒然嘆曰,他一直留意天星和皇后碼頭的新聞,從昔日的反殖到今天的「保殖」,見證了三十年香港都市化以來的社會變遷。從前香港社運如保釣,是大議題,世界各地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社運也是風起雲湧。法國六八年大罷工,反對戴高樂專制,新任總統薩爾科齊亦曾參與其中;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國反越戰運動,有胡士托作佈景,影星珍.芳達一呼百應將運動推上高潮,等等,伴著搖滾音樂和新浪潮電影,構造了一代社運的浪漫想像。
記者聽得出神,陳先生拍拍記者肩頭說,香港從來不是政治城市,年輕一輩絕大部份生活在溫飽線上,中國改革開放,國力崛起,可供社運使用的議題匱乏,發「社運」之幽情的年青人,聲言誓保兩座不具特色的殖民地建築,於發展就是硬道理的今天,已所餘無幾。時下後生不是在星巴克結社喪打PSP,便是在家中一支弓上討論區,保殖兒童不論在香港還是在世界舞台上,實屬罕見現象,政府應申請列為受保護動物或文化遺產。陳先生在此不忘大讚香港警方「夠pro」:「我看電視見到警方小心翼翼對付他們,唯恐傷了他們一汗毛;而一干『保青』一遭觸碰便大叫『好痛!』,面容扭曲,實於我心戚戚然也。」
陳先生補充,當他看見這樣的畫面,不得不感慨時代變了,當年左派動輒遭港英打壓,坐牢扣押是平常事。的確,現在要尋找生活的意義實在不易,稍為讀了一點書,便會容易想歪一邊,變得憤世嫉俗,或像他當年誤入歧途,遭人利用。陳先生說:「都是不讀書好。」
英國在七十年前仍統紿世界四分一版圖,殖民地遍佈南北半球。位於遠東的香港,開埠一百五十年來,因港英政府種種手段,顯著者如「行政吸納」,將社會精英整合到官僚結構,結果社會在戰後都市化的過程中,保持長期穩定,反對勢力未能形成對統治的威脅。除了五七年右派暴動及六七年左派暴動外,香港未有出現大的社會動盪。
市民陳先生向記者表示,他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讀香港大學,是「國粹派」的一員中堅份子,後來四人幫倒台,他們一幫活躍份子也隨畢業而各散東西,不少加入港英政府、英資、美資跨國企業,發了達,「火紅年代」學運成為回憶。他自己在九十年代樓價高企時賺不少,於九七前移民加國,回流時卻遇上金融風暴,只能在一份左派報章謀個職位,沙士時被解僱,週日流連維園一帶。
陳先生不無感慨表示,當年火紅人士個個充滿理想憧憬,緊隨毛澤東路線,信奉馬列主義,反資反殖。現在回想,香港作為英國芸芸殖民地之一,其實是一個異數,沒有出現如印度的獨立運動。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種種施政如設立廉政、有薪假期、公共醫療、免費教育、勞工保障,確立市民安居樂業的日子,為英國殖民歷史「省靚招牌」,反殖死灰已不能復燃。鄧小平要收回及保持不變的,便是這個「對辦」的香港。
陳先生淒然嘆曰,他一直留意天星和皇后碼頭的新聞,從昔日的反殖到今天的「保殖」,見證了三十年香港都市化以來的社會變遷。從前香港社運如保釣,是大議題,世界各地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社運也是風起雲湧。法國六八年大罷工,反對戴高樂專制,新任總統薩爾科齊亦曾參與其中;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美國反越戰運動,有胡士托作佈景,影星珍.芳達一呼百應將運動推上高潮,等等,伴著搖滾音樂和新浪潮電影,構造了一代社運的浪漫想像。
記者聽得出神,陳先生拍拍記者肩頭說,香港從來不是政治城市,年輕一輩絕大部份生活在溫飽線上,中國改革開放,國力崛起,可供社運使用的議題匱乏,發「社運」之幽情的年青人,聲言誓保兩座不具特色的殖民地建築,於發展就是硬道理的今天,已所餘無幾。時下後生不是在星巴克結社喪打PSP,便是在家中一支弓上討論區,保殖兒童不論在香港還是在世界舞台上,實屬罕見現象,政府應申請列為受保護動物或文化遺產。陳先生在此不忘大讚香港警方「夠pro」:「我看電視見到警方小心翼翼對付他們,唯恐傷了他們一汗毛;而一干『保青』一遭觸碰便大叫『好痛!』,面容扭曲,實於我心戚戚然也。」
陳先生補充,當他看見這樣的畫面,不得不感慨時代變了,當年左派動輒遭港英打壓,坐牢扣押是平常事。的確,現在要尋找生活的意義實在不易,稍為讀了一點書,便會容易想歪一邊,變得憤世嫉俗,或像他當年誤入歧途,遭人利用。陳先生說:「都是不讀書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