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3, 2007

您好,憂愁

年輕有很多專利,無知是其中一種,莫以名狀的憂鬱,也是其一中種。

法國女小說家Françoise Sagan 19歲時的寫下的處女作Bonjour TristesseHello, Sadness),記錄了青春的鬱悶、無知、輕狂,和一縷捲著煙草裊裊上升、迷糊了蒼蒼臉龐和淺淺眼眸的......憂愁。

莎岡(Sagan)的稱謂來自普魯斯特(Proust)的《追憶逝水年華》(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1953年,莎岡在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就讀二年級,考試肥佬,在暑假期間自我隔絕,創作這本令她在下半個世紀成為法國以及全球文化界名人的200頁小書。她其後到訪美國,和Truman Capote等美國作家交流見面。酒精、賭博和飇車,成為她揮霍春青的嗜好。

小說的場景設在法國南部濱海的Riviera,一個寵壞的17歲少女,喪母後一直跟隨奉行享樂主義的父親見識名利場的世界。然而這裏天高海遠,浮華盡去,原本像春青痘一樣悶燒的暑假,靜靜等待著一場邂逅的發生。

莎岡筆下的少女Cécile和父親一樣追求自由戀愛,嗜好杯中物,在寧謐夏日的船帆底下和俊美的Cyril偷嚐禁果。小說在1954年出現版後,立即引起震動,19歲的莎岡以解剖式的筆觸、極其簡練的語言,一步步將原本由蔚藍天空和鬱綠葡萄樹畫成的單純世界,推向只會發生在占士甸(James Dean)和格雷絲凱莉(Grace Kelly)身上的悲劇結局。

因為女伴換不停的父親,竟邀來亡妻一名友人前來渡假。不想生活受到絲毫規管、約束的Cécile,心生幼稚的念頭,計劃設一個局,消弭父親再娶的衝動。

小說一紙風行,翻譯成廿種語言,賣出200萬冊,令莎岡一夜成名,財源廣進。Bonjour Tristesse1958年拍成電影,由Otto Preminger執導,黛博拉蔻兒(Deborah Kerr)、珍西寶(Jean Seberg)和大衛尼溫(David Niven)主演。

莎岡成為戰後歐洲年青一代反叛、理想破滅、鬱悶寡歡的象徵。Simon & Garfunkel為電影《畢業生》(Graduate)創作的"The Sound of Silence"便呼應小說,染滿濃濃鬱鬱的傷感氣氛。

1 comment:

icarussss said...

因為太多人認為Arctic Monkeys係因英國gee媒體過度報導以紅呢
thx for u camo to m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