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看小說《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Robert James Waller, 1992),為了找theme song Autumn Leaves,費了一番周章。這首老歌好像為故事而寫,要唱得很慢、很靜,才襯托到發生在1965 年美國中部艾奧瓦(Iowa)的一段隱秘不倫之戀。那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呵,季夏、烈日、樹林的蟬鳴、一個在家門口喝冰茶的農家婦、一個捲著千里塵土的攝影師剛好在門前把車煞停,問路。原本平淡如水的午後,卻不知覺地點起乾柴烈火......
上星三和另一班舊同事吃過飯,到旺角一間廿四小時(!)VCD舖閒逛,發現95年由奇連伊士活(Clint Eastwood)執導和主演的同名電影,原來一直還未看。女主角梅麗史翠普(Meryl Streep),Autumn Leaves不見了,換來去年Arctic Monkeys翻唱過的Baby I'm yours,還有一列的Jazz Collection。果然是眼淚電影,我看過《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因導演Frank Capra的童真和主角James Stewart的憨厚而感動,之後看慧雲李(Vivien Leigh)的《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對大戰亂世的那種火車站的生離死別特別vulnerable。《麥迪遜之橋》由薄薄171頁的小說拍成長135分鐘的電影,到了中後段一發不可收拾。
電影基本上忠於小說。故事敘述National Geographic的攝影師Robert,和來自意大利、大學時修比較文學後來嫁到艾奧瓦的村婦Francesca 邂逅,由相遇、纏綿到分別,Waller的筆觸平淡帶點erotic,中間夾敘很多Robert的人生和感情哲理,這些在電影中刪去不少,但小說最觸動人的卻在後頭,Robert和Francesca遺下的書信才是最讓人掩卷不能自已。
電影中二人的相遇前前後後的細節較豐富,幾個場面經細微改動,更見sensual。加插的Francesca失控的一段來得突然,但符合人物背景思想;在Roseman Bridge影相的一幕,Robert送上一束野花表謝意但遭Francesca捉弄,也是比小說更有心思。梅麗史翠普演來吸引力十足,是催淚一大因素。小說中Francesca的性幻想和Robert的灼熱的目光,幾乎是一撻即著,篇幅頗為economy,電影著重以表情和動作較多描寫她的樸拙、不懂世故,那一幕失控場景加強Francesca的內心掙扎,到二人在大雨滂沱街頭的最後重遇,她丈夫已回來身邊,情人對望無言,充滿宿命感的無奈,按捺心底的激情,讓我想起Edith Wharton的得獎小說The Age of Innocence......
同樣是世俗所認為的adulterous affair,The Age of Innocence的故事也是個一開始便已注定了結局的隱秘愛情悲劇。十九世紀紐約社會的保守、上流社會的人言可畏、親友圈子的狹窄,男主角Newland Archer即將和未婚妻May成婚,May的表姊、飽歷風霜的Countess Olenska自歐洲回來,Newland才驚為天人......兩個故事不同時空,題材卻相似,而且末段都有一段「第三者」的confession。年老的Francesca伴丈夫走生命最後一程,他滿帶歉意的說"I know you had your own dreams. I'm sorry I couldn't give them to you";幾十年過去,Newland一直未忘Olenska,May原來是知道的,在臨終時,她才開口說一直曉得二人的情事。Responsibility is the word,兩個美好的家庭維繫下來,摧毀的是刻骨銘心的愛情。Robert一直遵守Francesca的請求,終其一生沒有再找她;Newland Archer在May死後才遠赴法國尋Olenska,卻因不忍破壞年青美好的回憶,最終也沒有找她.......
李天命《哲道行者》:
最刻骨銘心的愛情必包含「至愛」、「隱蔽」和「衝突」這三大元素。
活過,愛過,春青過.......不枉此生,藏於永恒。
深情者,即使獨行,仍是同行。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唔知版主有否看過the age of innocence既電影版,由martin scorsese執導的?
史高西斯電影之中,最喜愛是《的士司機》,但尚未看過他執導的The Age of Innocence,因未找到戲的VCD/DVD。
史高西斯很喜歡用主角的voice-over敘述,而且套套都成三粒鐘,很累人,不過我也想看小說的電影版,好作比較,但個人認為小說寫得十分好,要超越係高難度。
Post a Comment